新闻详情
富力中学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知识技能
信息 发布时间: 2019-05-09

富力中学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知识技能

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  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组合。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具体措施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记录。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3.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两次。争取一周一次。

4.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5.组织职责。德育处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